2014年10月28日下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与广东省煤炭运销协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了今年三季度全省煤炭运销情况分析会。会议邀请广州海关综合统计处派员到会指导。省电力工业燃料、珠江电力燃料、珠投电力等煤炭需求企业,神华集团华南煤炭销售分公司、广东中煤进出口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华南分公司、蓝粤能源、广州粤和、辉煌能源、大华中能源、潮州亚太等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中海散货、中散集团、广铁集团等运输企业以及广州港、海昌实业等港口企业共21家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省煤炭运销协会副会长罗春生主持,本次会议延续二季度分析会的会议模式,继续由神华集团华南分公司、中海散货运输公司、粤电集团、广州港及广州发展集团作重点发言,其他参会企业作补充。他们分别介绍了本企业前三季度煤炭运销综合情况,对当前国内、国际煤炭行业的运行态势和明年煤炭市场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预测;反映了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调整进口煤关税及明年即将实施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协会常务副会长肖毓煌、副会长朱少良、副秘书长何玉丹出席了会议。广州海关综合统计处通报了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基本情况;协会副会长朱少良通报了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进口煤的政策后协会所做的相关工作及强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可操作性低和过于含糊的几条规定,企业应予以关注并在相关部门听取意见时及时反映。最后,省经信委重要物资协调处黄观档处长通报了前三季度全省煤炭调运情况及后期预测并作会议小结。现将会议有关事项纪要如下:
一、前三季度全省煤炭、电力运行基本情况
(一) 煤炭运行基本情况
1-9月份,全省共调运煤炭14493万吨,同比增长1.4%;调出805万吨,同比增长0.6%;综合调入、调出、库存等因素,全省煤炭消耗量约13615万吨,同比增长0.9%。从调运方式看,海运调入13748万吨,同比增长3.9%;铁路调入350万吨,同比减少26.3%;公路调入245万吨,同比减少22.2%;内河调入150万吨,同比减少44.4%。其中电煤8483万吨,同比增长2.7%;进口煤4620万吨,同比减少3.8%。
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4624.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3.2%;价值193.8亿元,下降13.7%,贸易方式均为一般贸易;进口均价为每吨419.2元,下跌10.8%。单9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430.6万吨,减少6.2%,降幅较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价值16.7亿元人民币,下降18.1%;进口均价为每吨387.2元,下跌12.7%。
针对煤炭供应过剩,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下行,煤炭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现状,7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启动了煤炭生产企业脱困计划,神华、中煤、同煤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纷纷出台了减产保价措施,电力企业控制并减少煤炭进口。8月份,煤炭价格止住了持续了近3个月的下行趋势,逐渐企稳运行。9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小幅反弹,10月15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市场指导价为480-490元/吨,广州港同质煤炭市场价为565-575元/吨,较8月底回升了10-15元/吨。
今年以来,全省煤炭供应呈现宽松型平衡,全社会煤炭库存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10月16日,全社会煤炭库存约1640万吨(当期全省煤炭合理库存为1250万吨),其中38家主力燃煤电厂库存691万吨(按照目前耗煤26万吨/天计算,可用27天),广州港煤炭库存314万吨。国际国内海运市场继续保持低位运行,1-9月份,BDI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72点、1140、1484、1049、991、913、796、937、1120点。国内海运市场继续低迷运行,10月15日,上海航交所秦皇岛港至广州港煤炭运价报29.5元/吨,市场实际运价甚至更低。
(二) 电力运行基本情况
1-9月份,全省发购电量4084.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6%。全省发电量2920.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7%,增幅比上半年又收窄2.92个百分点。其中,占全省发购电量54.92%的火电发电量为2243.40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0.98%。
1-9月份外购电量116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82%,增幅较上半年大幅提高16.02个百分点。其中,西电电量1153.79亿千瓦时,占我省发、购电量的28.25%,同比增长31.64%,购西南电97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87%。购西电电量较年度计划增送约88亿千瓦时,其中,购云南电量较年度计划增加66.6亿千瓦时;购贵州电量较年度计划减少20.8亿千瓦时。
1-9月份,全省供电量完成3758.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2%,各地市增速上升态势持续。珠三角九市供电量同比增长8.37%;粤东四市供电量同比增长10.89%;粤西三市供电量同比增长12.28%;粤北山区供电量同比增长11.87%。珠三角地区中,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同比分别增长9.02%、7.32%、7.28%、7.03%。全省各市中,茂名、汕尾市供电量增速最快,同比分别增长15.23%、17.79%。
1-7月份,受气温拉升的影响,我省统调负荷继续攀升,统调最大负荷创出9072.5万千瓦年内新高,同比增长9.64%,比去年最高8407.1万千瓦高出665.4万千瓦。8、9月份受气温回落影响,统调最大负荷有所降低,全省电力供应满足需求。
预计2014年10月份统调最高负荷需求为8100万千瓦,同比增长6.6%。综合省内外电源情况,10月份全省统调最大可调出力8727万千瓦,电力供应满足需求。
二、前三季度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国煤炭产量28.5亿吨,同比减少3690万吨,下降1.28%。其中,9月份2.92亿吨,同比减少2197万吨,下降7%。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9月份当月产量同比减少2000万吨,下降12%。全国煤炭销量27.3亿吨,同比减少3139万吨,下降1.14%;其中9月份2.81亿吨,同比下降6.6%。神华、中煤、同煤等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响应相关部门号召,下调产销量的执行力度较为到位。
从进口数据来看,9月份,全国煤炭进口2116万吨,同比减少457万吨,下降17.8%,连续3个月同比明显下降。而前三季度累计进口煤炭22285万吨,同比减少1590万吨,下降6.7%,降幅比1-8月份增加1.4个百分点。近期,国家宣布对无烟煤、炼焦煤等进口煤种恢复实施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短期内对于进口煤市场的冲击极大,从国内煤炭行业“脱困”角度来说,则对降低国内煤炭供应过剩的压力起到积极作用。而在减少进口煤冲击方面,此前有关部门已经要求国内相关企业9-12月几大集团减少进口2000万吨,全行业总计减少4000万吨。相关“脱困”政策已经形成了组合拳。
而从库存、煤企经营情况来看,煤炭行业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走出低迷。截至9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持续34个月在3亿吨以上。其中,煤炭企业库存9600万吨,同比增加858万吨,增长9.8%;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652万吨,同比增加1327万吨,增长18.1%;主要港口存煤4672万吨,同比增加256万吨,增长5.8%。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而全社会用电量、PPI数据显示,目前工业、制造业情况并不乐观,对于上游煤炭等工业品的需求较为清淡。近3个月,煤炭行业效益继续逐月下降。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仍在70%以上;部分煤炭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一些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依然突出。有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
从煤炭价格来看,9月份以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基本趋于稳定。10月份北方主要下水港动力煤价格上涨了5-15元/吨。另外,9月份以来山西、陕西、内蒙等煤炭主产地区煤炭价格小幅上涨5-10元/吨左右。
三、下阶段煤炭市场预测
由于今年外购电量大幅增长,煤炭需求疲弱,再加上供电标煤耗的下降和煤质的提高,预计2014年全省煤炭调运量19250万吨,同比减少0.2%;调出1100万吨,同比减少4.3%(主要去向为经港口铁路转运至湖南、江西、广西地区)。其中电煤1115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进口煤6100万吨,同比减少8.2%。全年全省消耗煤炭18050万吨,同比减少0.7%。
四、企业集中反映的一些问题
(一)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形势严峻,电厂和港口库存压力极大。港口接卸能力有所增加,煤炭运能和堆存能力均有所提高;铁路的加快运输,不但满足了下游用煤需求,而且也促使煤炭库存实现了向港口企业和下游用户转移。
(二)耗煤量和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水电发力较大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降雨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电运行良好;不但减轻了当地火电压力,促使中南地区煤炭需求减少,而且也促使外送电增加。7月份,溪洛渡、向家坝两大水利枢纽全部投产,水电大幅增长,减少了大量的煤炭消耗和需求。
(三)对未来煤炭市场形势预期难以乐观。四季度是传统的冬季取暖旺季,煤炭需求将集中释放,煤炭市场必然会有所反弹,但下游用煤户库存高企,宏观经济弱势运行,反弹幅度有限。尽管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煤炭产量,但是煤炭产能过剩的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仍难有改善。对于2015年煤炭市场形势,预计产能增速明显大于需求增速,产能过剩的局面将继续加剧,煤炭需求走弱的情况下,煤价将继续承压。
(四)今年10月15日国家调整煤炭进口关税,除东盟国家外,其他国家煤炭进口需征收3%-6%的关税,增加了企业流通成本,下一步会加大东盟国家的煤炭进口以降低成本。对明年1月1日将实施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部分企业认为此《办法》缺乏一个实施细则,具体如何执行还不明朗,特别是五项微量元素的测定把关和“散煤”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解释,难以操作。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重要物资协调处黄观档处长最后作讲话。他表示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企业的发言准备充分,既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整个行业目前的状况,同时结合了本企业自身实际阐述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对后期及明年的煤炭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他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阶段,企业应顺应市场新形势、新特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我们将尽力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