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下半年第一个月,7月是判断下半年电力经济运行趋势的重要时间窗口。到底应该如何看待7月电力工业运行态势?对于悲观者来说,可能看到的是用电增速仍低于去年同期的数据;对于乐观者来说,看到的是增速降幅收窄,有了转机。
形势依然十分严峻。8月15日,国家电监会发布了“2012年7月电力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前一天,国家能源局发布了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及相关指标。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与此前两年同期保持两位数相比,显得有些疲弱,尤其是天津、河北、吉林、重庆等地用电量为负增长。前7个月,全社会用电量2833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远低于去年同期12.2%的增速,更难以望及2010年同期20.25%的增速。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用电需求减弱,表明稳增长的压力仍然比较巨大。而且受需求减弱影响,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售电量减少,也将影响电力企业经营状况。
拨开纷繁复杂的数据迷雾,电力工业运行也确实出现了诸多曙光。其一,与上月相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降幅已由8.75个百分点下降到7.3个百分点,呈现收窄趋势。其二,东、中部地区用电增速开始企稳回升,用电量增速较上月分别增长了0.94和0.57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大,相应的用电量基数也大,其增速加快无疑是利好信息。其三,全国发电量稳步增加,水力发电快速增长。全国发电量4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1%。其中,水电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5.1个百分点。全国有4个省份发电量增速超过10%,其中水电比重较大的湖北、贵州和青海发电增速分别达到15.9%、14.7和38.3%。
此外,今年7月以来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保持较快增长,约为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的3倍。从积极的角度看,很可能成为调整社会用电结构的契机。
今年以来,单月用电量大体呈现增长态势,7月用电量创下了年内单月用电新高。随着稳增长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全社会电力需求有望增加,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前低后高”判断初步得到现实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