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油价挑战140美元大关,国内“油荒”正大面积蔓延。但有市场观点认为,此次“油荒”的背后实际上却是近几年来少有的成品油高库存。能源信息提供商息旺能源昨天表示,高库存是由于全国资源供给高于实际需求增长,特别是经营单位控制流通性资源的双重因素下产生的结果。
“油荒”背后的悖论
今年3月下旬起,中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柴油短缺,浙江、江苏、福建、河北、北京、河南等省市加油站先后排起长队,各地限时限量加油普遍。继柴油吃紧后,5月起汽油断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重点保供地区上海约有200座、近1/4的加油站汽油有间歇性脱销或停供。由此,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再显“油荒”迹象。
但对比去年全国范围的“油荒”,这次成品油供应紧张却是在供应多、库存高的背景下产生的。息旺能源昨天表示,目前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库存均保持在警戒线以上。在5月底6月初,广东省经贸委公布全省成品油库存在90多万吨,创下历史高位,可保全省供应20-23天。 同时,上海经委会也公布当地两大公司库存在安全线上,11万吨成品油可保供应8天。另外,在3月资源刚出现紧张时期,发改委就坚称有能力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并透露2月底中国国内成品油库存量同比已经上升了28%,柴油库存增加46%。
国内成品油供大于求?
在息旺能源分析人士看来,供大于求是产生高库存的根本原因。今年上半年,国内汽柴油供应大幅增长15%-18%,而同期国内成品油实际需求增长却基本保持在往年6%-7%水平,多余的供应结果造成国内日益扩大的库存。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人士对此表示,虽然汽车保有量持续高增长根本上支撑了国内的能源高消费,但今年严格的货币政策以及年初的雪灾等均抑制了工程、交通方面的需求增长,总体来看,2008年国内汽柴油实际需求增长预计将继续保持在往年的年均6%-7%左右的水平。
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2007年三年间,汽油和柴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幅分别在5.9%和6.0%,基本与实际消费吻合。
其次,今年沿海地区电力严重紧缺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柴油发电机用油,但实际上对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因部分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正在经历产业转变转移的过程,工厂对柴油需求有所下滑。在此消彼长下,工业对柴油需求增长幅度贡献不大。“有可能6%-7%的预测较低,但实际需求增长肯定不会突破双位数。”该人士说。
另外,虽然地震灾区清理和重建工作提升柴油消费,但因灾区在偏远内陆,对全国经济影响甚微,灾区重建的柴油消费增长也只在未来几年缓慢体现,短期内不会显著拉动全国整体消费。
零售价被管导致巨头惜售?
“不仅如此,市场批发单位基于各种各样的诉求与目的,多渠道对外控制销售、控制资源流通,这也是库存加速增长的重要背景。”息旺能源分析人士说。
据悉,近期国际油价飚涨,原油补贴远追不上两大集团的亏损。于是,出于惜售待市并向政府施压的想法,石油巨头采取逐步控制销售节奏、细水长流的方式,维持市场供应基本满足需求的状态。而市场投放量的减少也导致整体市场价格被逐渐推高。另一方面,社会单位也在市场价格走高、零售价可能被解禁的预期下,投机性需求高涨,不断加大采购积累库存。
息旺能源透露,在今年年初,两大集团开始不断在沿海租用商业油库,以放置进口的成品油及增加的成品油储存。有华东油库人士透露,目前沿海部分地区两大集团的库容压力很大,华南在年初及华东从5月份起都陆续有部分进口油卸入了租借油库。
“在投放资源大于实际需求增长,以及经营单位控制流通性资源的双重因素下,市场上出现了油站加油难、而油库库存却高筑的奇怪现象。”息旺能源分析人士说。
国家该不该干预油库存?
在他看来,为避免“油荒”加剧,最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就是挤出多余的成品油库存。这需要政府采取多方政策措施对市场多加干预与监控,如密切观察各大油库库存量,要求两大集团根据库存来制订资源释放比例计划等等。这也是为了保证三季度奥运会前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
“但是,挤出多余的成品油库存只是一时手段,只能缓和二三季度的供需矛盾。从长远来看,根本的解决方式是需要国家逐步放开成品油市场和理顺价格关系,建立完整的市场竞争体系,另外采取补贴等方面政策来保障低收入人群以及工农业稳定运作不会受到高油价的大幅波动影响。”该人士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