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及褐煤(以下简称煤)3479.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24.8%;价值120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38.1%,其中99.5%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进口均价为每吨345元,下跌17.7%。
一、2015年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进口规模波动走高,9月进口量减幅缩窄。今年以来,经广东口岸煤月度进口量反复波动。继2月份创下2011年9月以来新低后,3月触底反弹,随后4、5月持续回落,6、7月为夏季用煤高峰,进口量回升,8月再度回落至387.5万吨,经广东口岸煤进口量连续8个月减幅在两位数以上。9月,进口量反弹至427万吨,同比微减0.8%,减幅缩小明显,环比增加10.2%。
(二)国有企业进口占比重超6成,民营企业进口大幅减少。前三季度,国有企业经广东口岸进口煤2231万吨,减少11.4%,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64.1%。同期,民营企业进口990.6万吨,大幅减少44.9%,占28.5%;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58.2万吨,减少15.9%,占7.4%。
(三)自东盟进口占比重超7成,自各主要进口来源地均呈不同程度减少。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煤2567万吨,减少23.7%,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73.8%,其中97.2%自印度尼西亚进口。同期,自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分别进口710万吨和160万吨,分别减少23.6%和34.6%,分别占20.4%和4.6%。
(四)褐煤和烟煤进口量各占半壁江山,主要品种进口价格下跌明显。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褐煤1736万吨,减少13.6%,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49.9%;进口均价为每吨273.2元,下跌16.8%。同期,进口烟煤1405万吨,减少29.6%,占40.4%;其中,炼焦煤进口321.7万吨,逆势大幅增加64.7%,均价为每吨603.7元,下跌24.3%;其他烟煤进口1083万吨,减少39.9%,进口均价为每吨385.7元,下跌19.4%。
(五)主要经汕头、黄埔和湛江关区进口,经广州关区进口增加明显。前三季度,经汕头关区进口煤1249万吨,减少20.6%,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35.9%;经黄埔关区进口1043万吨,大幅减少32.4%,占30%;经湛江关区进口562.2万吨,减少27.5%,占16.2%。同期,经广州关区进口374.9万吨,大幅增加65%,占10.8%。
二、2015年前三季度经广东口岸煤进口量减少的原因
(一)进口煤优势逐渐减弱,引起进口量减少连锁反应。近年来,澳大利亚、印尼等煤炭出口国的煤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强势冲击国内煤炭市场。随着国家控制低质煤炭进口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煤炭进口量出现减少态势。虽然沿海地区很多电厂早已改造火电机组,适合燃用进口煤种,形成了运输定势,依然对进口煤依赖度较高。形成对比的是,今年北方主力发煤港口空泊现象出现常态化,吞吐量同比去年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进口煤对北方运煤港口正常运输的影响逐步减弱。但是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控制进口措施以及国内煤炭价格的大幅下降,“三西”发煤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贸易商进口煤炭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进口煤炭数量出现下降态势。
(二)国内煤炭需求持续低迷,存煤量过剩,导致煤炭进口量走低。今年以来,在能源结构调整、房地产开工下行、沿海省市严控煤炭消费、西电东送增加的影响下,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一直在减少。南方水电、特高压作用巨大,华东、华南地区耗煤大户减少了国内煤炭的采购数量,增加了外购电的采购,促使国内煤炭市场更加低迷。沿海电厂耗煤量走低直接反映了煤炭市场的低迷不振和下游的需求趋缓。截止10月9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合计仅为47.5万吨,日耗水平与春节刚过的日耗相差无几,存煤可用天数高达28天。国内煤炭消费市场持续不振,存煤量高企,对进口煤的需求明显缩减。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澳洲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或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2015年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协定生效日起,未制成型的其他烟煤进口基础税率第一年降至4%,第二年递减至2%,第三年开始为零关税;未制成型的无烟煤、炼焦烟煤、其他煤以及褐煤等货品从协定生效日起执行零关税。目前,澳洲炼焦煤到岸成本约为96美元/吨,此次自贸协定签署后澳洲进口炼焦煤关税将从3%下降至零关税,以此计算炼焦煤进口成本将下降约20元。作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进口国的澳大利亚,价格优势重拾或对我国本已供应过剩的煤炭市场产生影响。
(二)大秦线秋季检修开始将促使煤炭库存量降低,或拉动煤炭进口。大秦线秋季集中检修已于国庆节过后的10月8日展开,为期21天,每天3-4小时停电维修。大秦线检修期间,将出现资源偏紧;检修结束后,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国庆过后,大秦线秋季集中检修开始,检修前半程,预计秦皇岛、京唐等港会依靠一定数量的铁路进车和高位的场存满足着用户拉煤需求,确保港口吞吐量不会下降;检修后半程,如果拉煤船舶保持增加态势,促使北方港口库存下降;那么,部分煤种出现阶段性紧缺不可避免,进而出现船等货现象。煤炭阶段性紧缺的出现,将加速国内煤炭市场消耗,或将拉动进口煤需求上升。
(三)扶持煤化工行业政策的制定,将带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在国内煤炭产能过剩逐渐扩大的趋势下,煤炭价格不断下降,延长产业链,将过剩的煤炭资源转换为煤化工产品。神华宁煤2015年上半年总盈利为1100万元,其中公司煤化工盈利超过4亿元,这意味着在神华宁煤的支柱煤炭业务出现高额亏损时,煤化工成为该企业的救命稻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煤化工的投资超过5000亿元,而各地上报国家发改委尚未取得建设批复或立项批复的煤化工项目达104个,总投资高达两万亿元。石油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形成初稿,主要内容包括煤化工的整体布局、技术示范等政策。政策的扶持将带动煤化工行业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延长产业链,将成为带动煤炭企业走出寒冬的一剂良药。
为此建议:一是国内煤炭企业应摆脱旧的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的动力和增长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煤炭行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大力发展清洁煤、煤层气产业,建设煤电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开发煤炭伴生资源,发展煤炭服务产业;三是相关部门应制定资金支持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建立降低成本机制扶持企业发展。